【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让我们一起了解孤独症

日期:2022-04-01 浏览:6594
字号:
【大】【中】【小】
分享到:

2022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宣传口号是:“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有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不聋,却对外界声音充耳不闻;

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事与物视而不见;

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

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的孩子,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

又称: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早发性婴儿孤独症。


概述

是一种起病于3岁前的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

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可使用专业的孤独症测试量表辅助诊断


孤独症是什么?

定义

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

孤独症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孤独症谱系障碍被用于涵盖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全部或非全部孤独症特征的所有病例。

分型

孤独症分类基本上遵循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的原则,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基于智力水平分类

高功能孤独症:智商(IQ)在70及以上的孤独症。

低功能孤独症:智商在70以下的孤独症。

另一类分法为:

高功能孤独症:IQ≥85。

中功能孤独症:55≤IQ≤84。

低功能孤独症:IQ≤54。

基于医学诊断分类

典型孤独症:全部符合诊断标准者。

非典型孤独症:部分符合诊断标准者。

基于社会交往的类型分类

冷漠型:对一般的社会交往行为无反应。

主动怪异型:会主动参与社会交往,但方式较为怪异。

被动型:不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方式生硬。

发病情况

早期孤独症研究显示其患病率较低,在0.2%~0.4%,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多数研究报道在1%之上。

国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指拥有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患病率1.18%~2.45%,即每一百个人中有1~2个人患有孤独症。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为2.3∶1~6.5∶1。


主要症状

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是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症状。

交流障碍

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言语交流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言语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言语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到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而且对言语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

部分患者在3岁之前言语正常发育,后随年龄增长出现语言倒退,甚至终身沉默不语。

非言语交流障碍是指部分患者用于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

社会交往障碍

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

年幼时即表现出与他人目光回避、对视少,表情贫乏,缺乏对与抚养者拥抱的期待、缺少需求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抚养者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对抚养者不能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

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其他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兴趣狭窄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不感兴趣,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

对一般的玩具普遍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生命物体(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

很容易对物体产生强烈的依恋,一旦被拿走就会哭闹不安。

重复的行为模式

对固定行为模式的坚持难以改变,包括并不重要的细节也必须固定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

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刻板动作

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有时刻板行为可能有自伤倾向,如反复打自己或反复用头撞墙等。

4.其他症状

智力缺陷

在孤独症患者中,智力水平的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智力测验,发现约50%的孤独症患儿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约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约25%智力正常(智商大于70)。

特殊症状

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


孤独症如何评估?

当儿童持续性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迟缓,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等典型症状,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和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后,可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孤独症)的诊断。

也可使用临床评定量表,有助于诊断、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


孤独症儿童怎样干预?

国内外公认康复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

训练目标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在早期应该接受行为和发育方面的一对一强化训练,可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孤独症预防

孤独症谱系障碍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本病的治愈最有帮助。

做好婚前检查,避免孕期宫内感染,以及尽可能避免孕期服用可能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等,对预防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以上内容摘自:小荷医典


泸州市残疾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定点服务机构

序号

机构名称

地 址

1

泸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金沙路285号

2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江阳区酒谷大道二段316号

3

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泸州市蓝田街道书香路1号

4

泸州市龙马潭区启明星儿童康教中心

泸州市龙马大道三段5号2幢2层

5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
(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泸州市龙马大道三段13号

6

合江县星星愿特殊儿童训练中心

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滨河路下段257号

7

叙永县海贝儿童康复中心

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陕西街19号1-4层

8

古蔺县兰鑫残疾人康教中心

泸州市古蔺县火星公园路45号


市残联康教科

2022年3月30日